微信扫一扫联系
医学领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领域,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一个小小的想法。这些想法改变医学面貌,推动医疗技术进步。
但不得不承认,在医学领域,想法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它便只是停留在思维中的概念。不夸张的说,未被“标记”的想法,也许这一刻是你的灵光乍现,而下一刻就会变成别人的知识产权。
到那时你也许会后悔:如果我当时申请了专利,该多好啊!
丹比萨 • 莫约曾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与其在将来的某一天后悔,不如现在采取行动,为自己的“灵光乍现”申请一个专利。
医学专利的获得对医生而言具有多重意义。
● 保护研究成果
专利可以防止其他人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或商业化。
● 提供经济回报
2004年,上海的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转让了一项新药专利,其转让费收入高达250万元;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张茹在2018年一年获得了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医院奖励她30000元,她本人还受聘成为讲师及评估专家。
● 为评职加分
以第二军医大学为例,学校将专利相关指标纳入高级职称评定标准:以第一责任人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等同发表一篇SCI文章。
● 提升学术声誉和地位
在医学界,拥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利可以增加医生的专业声誉,增加其在学术界和同行中的认可度,为其职业发展和科研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专利呢?那么就让我们从选择一个专业平台开始吧!
由于专利申请文件属于法律性文件,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如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大小、专利是不是授权的客体,三性的判断等,需要大量专利法律知识和充足的经验,所以一般由专业的代理机构协助申请。
医专宝提供从专利查询,专利申请,专利评估,专利交易,专利转化五个版块的全流程服务,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以及创新企业和其他医疗行业人群解决医学转化难题。
在专利申请版块,医专宝有一个亮点:对于医学专利申请,申请人只管提出想法,剩下的平台“一手包办”。
举个例子:你发现手术器械定位不准确,导致手术安全系数不高。
于是你想:在实体物体上装一个反光标识球,也许会使得手术器械的定位更准确。但你随之发现,由于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你无从得知:
● 这个发明在医学领域是不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 这个发明与现有的专利技术是否冲突?
● 这个发明的技术细节、原理、实施方式以及与现有技术的差异是否能写明?
● 专利申请被提交后,审查能不能通过?
而针对这些问题,医专宝都可以为你解答并且付诸实践。
平台首先会对你的“想法”进行分类,确定它属于哪种专利类型(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和发明专利);之后通过专利数据库、文献进行搜索,确保你的发明与现有的专利技术不冲突;申报阶段所需的专利申请内容将由平台的技术人员撰写,其中包括发明的技术细节、原理、实施方式以及与现有技术的差异以及图纸和实施示例(如果适用)。初步审查阶段涉及到的内容补正,相关文件也由平台完成撰写。
在此期间,平台将派专人跟进审查状态,直到把专利证书寄送到您手上。
申请医学专利对于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保护了创新成果的独特性和独占性,为申请人带来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还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保护了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因此,对于从事医学研究的科学家、医生和企业来说,申请医学专利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小编对医学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期对大家了解我国医学领域专利发展现状起到推动作用。
以上是2018年-2022年的医学领域中国专利申请发展趋势图。
观察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呈现了显著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2021年和2022年,申请数量有所下降。专利申请量下降可能会带来挑战和限制,但大家也不能忽视由此给医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比如在专利保护下,某些创新可能受到限制,而专利申请量下降可能意味着医生在某些领域或技术上有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或医疗技术。
而且专利申请量下降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的减少,这对于医生而言可能意味着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患者基础。医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建立声誉和客户忠诚度。
最后,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的健康和医疗实践,仅仅是让它“纸上谈兵”是不够的,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和商业化产品或服务,从而使它对患者和社会产生真正的影响。
医专宝通过赋能各位临床工作者,降低临床转化的门槛,打破临床转化壁垒,共同推进实现快速安全的创新转化与临床应用转化。
我们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够从平台中受益,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临床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